13655409846
采血化验,再正常不过的检验手段。虽然简单,但也是蕴含大学问,一针一管之间,也暗藏着学问与科技。今天,带大家简单认识一下真空采血管。
一、真空采血管的历史
真空采血管在 1937 年被发明,1943 年在欧美开始流通,20 世纪 90 年代,我国逐步推广使用。而在此之前,全球医务人员普遍采用注射器进行静脉采血。真空采血管的发明,极大提高了采血安全性与保存性。
二、真空采血管的类型
真空采血系统可以分为两类。一种是硬接式的采血,另一种是软接式采血。区别在于采血针,前者是硬接式采血针,配套需要一个持针器;而后者是软接式,只需要一个软接式采血针就可以了。因为护士操作方便,价格相对便宜,所以国内普遍以软接式为主。下面,带大家认识一下真空采血系统的核心部件:真空采血管。
三、真空采血管的原理
原理是压强差,血液从压强较高的血管,流向压力较低的真空采血管,与「水往低处流」的概念是类似的。平时说真空采血管,并不是完全真空,而是部分真空。在生产过程中,厂家会抽走一部分空气,让里面的形成一定的负压。举个通俗的例子,这种采血管是要装 3 ml 的血量,那生产时就会抽走 3 个单位的空气,保证血量在要求范围内;要求 5 ml 的血量,那就抽走 5 个单位的空气,以此类推。
有很重要的知识点要告诉大家,采血管是按需求生产的,原因有两个:
di一,根据当地的海拔高度来设置负压。因为海拔会影响当地的气压,一般海拔越高,气压越低,同样要采集 5 ml 的血,在平原上的负压是某个数,但是到了海拔 2 千米的地方,负压就是另外一个数了,要高一点,不然血量不够 5 ml。
第二,有效期的原因。实际上采血管内的负压会慢慢的「泻」掉,刚生产出来的采血管在头半年、头 1 年,负压值基本都是正常的,但时间放久了,比如 2 年、3 年,5 ml 的管恐怕只能抽出 3 ml 的量。
而行业标准规定,只能在±10% 内,超过或者低于 10% 都是不合格的。(详见《中国人民共和国医药行业标准 YY 0314 2007:一次性使用人体静脉血样采集容器》)
四、真空采血管的主要分这 4 个部分:塑料盖、胶塞、管路、添加剂
这里要强调一点,管路材质的选用非常重要。过去因技术、价格等因素,常用玻璃材质,但是有一些缺点,比如易碎、内壁细微沟壑、携带负电荷、析出金属离子等,造成的后果就是采集失败又得让病人再来一管,挂破红细胞引起溶血、电荷与金属离子影响检验结果等。可以想象一下,采集了那么多管,送去检验的路上万一摔倒了,那么多管就碎了,碎玻璃渣划伤人手不说,万一采集的样本里面有危险因素,感染出去就是重大安全隐患。
有什么解决办法?谢谢科研工作者,PET 塑料材质的采血管的大量出现、价格可接受,在生物安全性、血样保存性等表现已经帮我们解决了很多的隐患。
五、真空采血管的头盖颜色
这里我们提及一个理念:色标管理。没错,通过颜色来区分不同采血管的用途与添加剂。根据《中国人民共和国医药行业标准 YY 0314 2007:一次性使用人体静脉血样采集容器》,我们来看下国家的推荐色标。
这里说明一下:国家只是推荐色标,并没有做强制要求。所以存在不同厂家颜色略微不一样的情况,所以护理工作者们在面对不同厂家的采血管时,一般看清楚标签上写明的添加物。
所有采集完后的管,都需要按照要求,轻轻颠倒几次,将血液与添加剂混匀。
六、真空采血管的离心
离心与是否加入抗凝素有直接关系。我们常用的血清生化三管(粉红:无添加剂。红色:促凝剂。黄色:促凝剂 + 分离胶),都是没有加抗凝素的。而其他管路,如加了肝素钠、EDTA、枸橼酸纳等,都是加了抗凝素的。
针对采血管的基本知识就介绍到这里。希望对大家有用。
13655409846